理想115381331
#丽水为何能在低空经济领域脱颖而出#丽水:低空经济的“山区样板”是如何炼成的?
在浙江西南部,一座群山环绕的城市正以“低空经济”为支点,撬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——丽水,这个曾以“九山半水半分田”著称的山区市,如今却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创新试验场。从应急救援无人机划破晨雾,到物流无人机穿越山谷,再到航空创新大赛吸引全球目光,丽水用五年时间完成了从“山区追兵”到“低空经济领跑者”的蜕变。这场逆袭背后,藏着中国新兴产业发展路径的深层密码。
一、地理劣势转身产业优势:山区的天空经济学
当平原地区为土地资源焦虑时,丽水却从6060平方公里的广袤山域中发现了独特价值。这里平均海拔超500米的山地,天然构成无人机测试的复杂场景库;超过75%的森林覆盖率,成为生态监测、森林防火等垂直应用的天然实验室;长三角几何中心的区位,更让这里成为连接沿海低空经济走廊与内陆市场的中枢。
丽水经开区创新性提出“以空补地”战略:利用低空空域资源弥补土地资源短缺,将传统山区的地理制约转化为发展低空经济的场景优势。当一架架工业无人机在庆元暴雨灾区精准投送物资,在松阳茶山上空智能喷洒农药,在缙云抽水蓄能电站巡检设备时,山区特有的三维空间价值被重新定义。
二、政策“破冰”与制度创新:先行者的胆识
在低空经济这片政策敏感地带,丽水展现出罕见的改革魄力。全国首个低空经济“先飞区”在此落地,通过与中国通用航空合作,创新推出“分类空域管理”机制:将空域划分为训练测试区、物流通道区、应急保障区等模块,实现“天空资源”的精准配置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“丽水速度”背后的制度设计:企业从签约到投产平均仅需58天,“拿地即开工”审批模式压缩行政流程60%以上;政府设立2亿元专项基金,对航空通讯、飞控系统等核心技术研发给予“研发风险共担”支持。这种“政策先行+容错试飞”的组合拳,让航迅信息的共轴双旋翼直升机项目得以在12个月内完成从图纸到首飞的全周期。
三、产业生态的“热带雨林”式生长
在丽水低空经济产业园,一条隐形的产业共生链正在形成:容祺科技的工业无人机为电网巡检提供解决方案,其飞行数据同步传输至中科星驰的卫星导航系统;航迅信息的5G-ATG通讯技术保障飞行安全,而这些技术又在中国民航大学飞联网研究院进行迭代升级。
这种生态不仅停留在技术层面。丽水学院开设全国首个“低空经济管理”本科专业,浙西南科创产业园打造“科学家+企业家+投资家”的联合创新工场,甚至连当地茶农都转型为无人机操作员——产业生态的立体化构建,使丽水形成了从人才培养、技术研发到场景应用的完整价值闭环。
四、低空经济的“中国式创新”启示
丽水模式的价值,在于为中国新兴产业崛起提供了差异化路径样本:
1. 场景驱动替代技术模仿:避开与一线城市在基础研发的正面竞争,聚焦应急救援、山区物流等特色场景,用应用创新倒逼技术进步;
2. 制度创新释放资源红利:通过空域管理制度改革,将沉睡的空域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;
3. 生态构建突破单点局限:用“无人机+”模式串联起传统产业升级与数字经济发展,实现“一个产业激活一座城”。
随着2024年丽水机场通航,这里将成为全国首个拥有专业通航机场的低空经济示范区。从山间起飞的无人机群,不仅描绘着山区城市转型升级的新图景,更在为中国低空经济发展探索一条“上天、落地、共生”的创新之路。当越来越多的“丽水制造”无人机飞向世界,这座浙西南山城正在证明:在高质量发展的天空下,没有永远的地理边缘,只有未被重新定义的发展维度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