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丽水云和县,面对机改三大最新趋势,人口小县如何应对人口流失挑战?

丽水 更新于:2025-09-07 00:22
  • 用户平阳重工
    机改三大最新趋势,让人口小县和人口流失大的县城“瑟瑟发抖”。
    浙江丽水云和县是一个山区县,人口少,常住还不到12万。就在近段时间,当地公布机改方案,四条重磅“新政”可谓“几家欢乐几家愁”。
    1、精简八个县属部门机构。
    2、事业单位精简十三家,占全县事业单位的25%。
    3、各级各部门精简副科级以下的职务岗位10%。
    4、全县精简压缩总编制5%。
    (信息来源:澎湃新闻)
     
    面对这四条重磅,有两类人表示很高兴。
     
    一类是几个小单位合成了大单位的管理层。因为几个小单位合并后,人更多了,管的事更多了,权更大了,管理层自己就高兴。
     
    二类是原来就在大单位混吃喝的普通职员。这类人在其他单位合并之后,他们偷奸耍滑的空间更大了,因为他们毕竟是“老油条”,可以对新合并进入的“新人”们秀优越感,而且因为单位人更多了,而且通过职能整合,在一些任务分配上,他们更有选轻松岗位“梭边边”的理由了。
     
    任何事情都一体两面。有人高兴就肯定有人忧愁。四类人就会比较忧愁。
     
    一类是单位被精简的8个部门和13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。
    这类人体量不小,占全县四分之一。这些人到哪儿去,如何安置呢?是直接解聘失业呢,还是分流岗位呢?有些事 业人员已经人过中年,40、50岁了,他们除了打卡上班,啥技能没有,更没有去拼市场的精力,体力和能力了。而且他们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,解聘就意味着这部分人会批量涌入送外卖,跑滴滴,摆地摊等行业。但是在一个小县城,他们大概率养活自己都难!
     
    如果不解聘他们,那就肯定会暂时安置在其他单位去。这些人早就在一个单位的舒适区里面待习惯了,这把岁数,他们早把单位当成了家。无论被分流安置到哪里去,都是恓惶如丧家之犬啊!
     
    二类是被精简单位的临聘人员。
    这类人的体量也不小,有些事业单位临聘和在编各占一半。在编都解聘了,那临聘还能待下去?所以,他们会面临上述人员一样的惆怅。
     
    三类是被精简了职务的人员。
    虽然是个股级干部,在小县城,那也算是一级干部。在某些有点实权的单位,这些股级干部可能手里还有一些项目的审核建议权。在小地方,说不准还挺吃香的。而且一部分股级干部可能都当了好些年了,正等着有机会上个副科呢?现在好了,岗位直接撤销,上副科的念想生生被掐断了。
     
    四类是基层单位奋斗多年,就想着被提拔到县属部门任职的人。
    大部分普通人,在县里面能混到的天花板就是副科。但就算是副科,他们也想在退休前从乡镇调往县城的某些单位,图个离家近,半躺着舒舒服服退休。县属单位在县城,整体条件还是要好一些。
    但是现在县里面精简这么多单位和岗位,这些长期在基层的,眼看着调回来的机会是越来越渺茫了,心里肯定会惆怅。

    当然,从浙江丽水这个新机改方案中,可以窥见三个机改趋势:
     
    趋势一:人口体量决定你的“在编生存期”。
    人口体量大的地方,假定你现在30岁,你所工作的地方常住人口50万。未来30年后,你所工作的地方常住人口还能有30万出头,那么大概率你能平稳的混到“编制内退休”,不至于上班到中途,因为人口体量太小而被卷入“机构精简”旋涡。
     
    趋势二:“铁饭碗”概念或将仅存于大城市大单位的公务员编制。
    教师,医生两大事业编群体近些年频频有解聘、裁撤或缩编消息上“”。其他事业编有的公益一类改二类,有的公益二类改三类,有的公益三类改企业。事实上,按照当下趋势预判,大约在30年后,“事业编”这种称谓,将彻底推出历史舞台。到时候,行政服务和少部分确实不能由市场替代的纯公益服务,将直接整体纳入“政府雇员”体系。
     
    届时,全社会只存在三类工种:
    1、企业雇员。
    2、自由职业。(个体户及灵活就业)。
    3、政府雇员。
     
    因此,今天所谓的“铁饭碗”就是未来30年内都不会被兼并,合并,缩编,裁员的单位。
    综合来看,那只能是大城市,大单位,公务员才符合这个条件。
    因为大城市人口在未来50年,会持续减少,但不会像县城那样减少得太猛。
    因为大单位往往掌握这相当大的决策话语权,裁员和缩编这种事,一般轮不到他们头上去。
    公务员目前看是稳定系数很高的职业类别,但将来有一天,也许今天的光环也会消失殆尽。(如果不信,可以看看我们的邻居“岛国”30年前和今天的历史对比。)
     
    趋势三:全社会将重构“能力评估生存体系”,逐步告别“身份标签生存体系”。
    编制单位的确吸纳了很多优秀分子。但同时也豢养着不少的“占着坑不做事”的庸常之人。
    现有的身份标签生存体系,大家只要挤入了某个“篮子”,无论你能力强弱,都能活得不错。
    未来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,靠“标签”生存,肯定难以为继,也有失整体公平。
    所以,以能力为导向,为每一个人建立动态的数字档案和综合价值评估档案,可以重构体系,剔除掉这个社会的平庸之辈,不豢养蛀虫,国家自然会越来越强大!
     
    星月社长,深度思考,价值原创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